“五、四、三、二、一,新年好!”
除夕夜,家人都已经入睡了,我一个人蜷缩在破旧的沙发上,随着电视里主持人的节奏一起倒计时,终于在喊出“一”的霎那,眼泪如决堤的大坝,失控般流了下来。
2016,十年了。想起这十年经历的一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生于草莽——如果抱怨有所用,何来无言暗自嘲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出生在山东省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人口不多,算得上一种与世无争的平静。2005年,父亲做木材加工生意,平静的生活增加了四个字——“一败涂地”。我从一个普通家庭,步入贫困家庭。2006年,父母以回收建筑垃圾补贴家用,而母亲在工地被坠落的利器砸伤了眼睛。于是,我从贫困家庭,步入特困家庭。虽然贫困,但也风平浪静,可没过多久,积劳成疾的父亲连续做了两次手术,肠胃坏了,腰椎也伤了。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父母双双倒下,我从特困家庭,又步入了哪里?
2009年5月,在农村人多子多福的思维下,在左邻右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父母为这个家增添了一个崭新的生命,而这时的我,已经18岁了。我难以陈述母亲作为高龄产妇留下的病痛,我也难以表达,当弟弟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发育不全时全家人的心情。
2011年,高考,我成了全村人的骄傲。
邮局送信的人高喊着“喜报!喜报!”,将录取通知书送到我的手上。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头望向破旧的门,看着才四十岁却尽显老态的父母,看着还在咿呀学语的弟弟,心里满是彷徨。
村里人知道我的家庭情况,资助了我500元,还帮助我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使我顺利在开学季北上报道,像其他同学一样充满憧憬和向往。
长于丛林——既若命运已如斯,汝当奋起而为之
大学生活,我不敢浪费一分一秒。
大一时,机械专业的我求知若渴,联合大二的学长,四处寻求志同道合之士,创建了“机电创新协会”。协会得到学校及院系领导的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发展的有声有色。还记得,为了完成一个实验,我们在实验室通宵达旦;还记得,为了搭接高压电路,那个被电击的队友留下了永远的疤;还记得,我们的高压静电爬壁机器人,获得了省级“特等奖”的殊荣。
谁说农村出来的娃子就见识短浅?从没有盖棺定论的命运一说,有的只是你如何看待处境,如何经营自己的青春。谁说大学生缺乏国家意识、缺乏国际视野?从没有该与不该,但对于受到国家关爱的我而言,却多了一份关爱别人、关爱社会的心。
2014年3月8日,MH370失联。
作为机械专业的我已经是大三了,也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一员。假如明确事故地点,能不能挽救濒临死亡边缘的生命?当新闻中确认227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太渺小了。上课,打工,家教,自习……这种贫穷而简单的日子,对比生与死而言,简直成了奢望。
你见过凌晨四点时的教学楼吗?你见过凌晨两点时的宿舍楼吗?你经历过绝望吗?你曾被人当成过疯子吗?你会为了一个微光般似有若无的可能性而用尽全身的力气吗?……
2014年8月,我带着我的项目,针对解决现有救援船航速问题和救援飞机水面停留问题的海空两用探测救援“海空子母艇”,出现在第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的现场。这个项目作为我校代表之一,获得了唯一的全国特等奖,并且在可行性和功能性等方面得到了各位评委、船舶设计大师的高度认可。在宣布奖项的那一刻,在得知自己几个月以来的努力将有可能为人类造福的时候,我更坚信对于命运,是要用有限的青春去为之奋斗的,而不是在自嘲与抱怨中开着这一辈子的玩笑。
成于社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年,时光的尘埃足以建起一座大厦,这座大厦庇佑着那个困难的家庭,那个彷徨的我。
2016,十年了。
假如,十年前的那年夏天,我没有得到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资助,那么入学报道的花名册上,会有一个同学的名字后面迟迟打不上已注册的字样吧?校园里会少了一个忙碌的少年的身影吧,他总是背着一个装满教科书和资料的书包,戴着眼镜,一副着急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的样子。机电创新协会的辉煌成就,那四项专利,那20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竞赛奖项,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呢?创业计划吸引的投资,进而拟成立的公司,会是谁来经营呢?
没有假如,不可以假如。
如今的我,以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社会活动,保送了研究生。成于社会,徜徉在社会的温暖之中,最重要的不是成了才,而是用心成长,倾情付出,最终成为一个懂得感恩、回馈社会的人。为此,我始终努力地生活和学习着,不愿意辜负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不愿意自怨自艾,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
我更庆幸的是,国家和学校,没有拿任何一个寒门学子的命运开玩笑。
最后,愿所有如我一样的学子,尽管含着泪,也能笑着喊出——
“五、四、三、二、一,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