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校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威海校区 - 正文

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报名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30

各学院:

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报名工作已开始,报名时间为3月30日-4月9日。赛事详情及报名工作事项安排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本届竞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作品评审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三、参赛要求

1.参赛学生须为决赛当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四、竞赛日程(2021年3月—2021年10月)

1.报名时间为3月30日—4月9日,有意向参赛者于4月9日前注册登录青创网站(http://www.sdqingchuang.com)进行项目申报,详见附件一;

2.4月10日-4月12日,校团委组织举办校内评审;

3.4月16日,组织校内赛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五、参赛作品说明

1.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扯、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或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扯、中国之治 和战疫行动 6个组别,或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 15000字以内。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的材料等。

6.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六、工作要求

1.各学院应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任组长,团委书记任联系人的“挑战杯”竞赛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竞赛组织工作;

2.各学院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我校科研资源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同时深入到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广泛宣传和作品发掘,保证作品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3.各学院可将“挑战杯”备赛工作与日常科技立项工作和实践结合,引导和支持学生在日常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学术创新等学术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培育出挑战杯参赛作品.

七、竞赛咨询

1.校团委联系方式:校团委办公室(大学生活动中心415),周老师,电话:5687015;

2.第十七届“挑战杯”校内备赛群1102092272.

附件一:1. 【大挑竞赛平台】“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学生平台).pdf

校团委

2021年3月30日